微腐败警示录:节日公款送礼

发布时间:2019-09-0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字体大小:  

典型案例 

  某市城管局局长万某,在市区青年路立面改造过程中。通过虚增业务量,虚开发票方式,套取60多万元设立小金库。先后从中支取17万多元,用于中秋,春节送礼。之前连续多年,每到快过春节时。她问某便只是工作人员,已城管局集体的名义给上级机关单位。领导和相关负责人送礼。礼品包括现金,购物卡,手机,平板电脑,名烟,名酒,名茶,经营首饰等。 

案例剖析 

  本案是一起违规用公款送礼的违纪案例。公款送礼实质是对公款的滥用,是对公共财物的挥霍浪费。当前,公款送礼之风屡禁不止,几乎渗入了国家机关、国有企事业单位方方面面的工作,成为“第四公消费”之势,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:一是送礼主体多元化。不论是拉项目、上工程、争资源者,还是各类达标评比及挂牌争先者,会议组织者、下属单位、同事或有关联的熟人等等各种主体都变着法送礼。二是送礼对象多元化。送礼对象包括各类检查考核人员、上级直接领导、有项目审批、经费拨付权利人、各类会议、活动参与者、兄弟单位、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关键岗位负责人以及其他有人情往来的人等等。三是送礼时间多元化。逢年过节送,红白喜事送,生病住院送,培训学习、职务升迁变动送,检查考核送,出国考察送,上门办事送,开会吃饭送,事后感激送,等等,几乎无时无刻都有人在送礼。四是送礼动机多元化。有的为人情往来,有的为逃避制裁。五是送礼形式多元化。有直接用现金送的,有换成购物卡、有价证券、支付凭证送的,有购买名烟名酒名茶、金银首饰、古玩字画、奇花异石、高档奢侈品送的,还有的是通过在牌桌上发铺底资金、打业务牌等各种形式变相送的。为了躲避检查,有的送礼还披上了科技的外衣,“网购+快递”渐流行。送礼或是在购物品,通过快递的方式送达或是通过短信发送电子礼品卡(券)卡号和密码给收礼人。这些新的送礼方式隐性强、简便易行,双方都不用见面靠短信就完成了送礼过程有的礼人甚至无法。公款送礼的结果拉近的是一些别有用心与少数关键人物”间的“感情”肥实的是少数人的“腰包”成就的是个别“事业”,离间的是党和政府与党员和群众的关系、影响的是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,破坏的是党风政风带坏的是民风。本案中万某套取财政资金设立“小金库”用来送礼,已严重违反廉洁纪律和财经管理法规,应当受到惩处。 

廉政提醒 

  中国素有“礼仪之邦”的美称,讲究“礼尚往来”,节日期间恰到好处的请客送礼可以增进人际关系,增添节日气氛。亲朋好友围坐,觥筹交错,欢声笑语,伴以代表各自心意的礼物,是多么充满温情、温暖的节日胜景啊。但公款吃喝、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盛行,让“节日送礼”从一种礼仪和情感表达变成了利益交换,隐藏于其后的公权滥用更成为一种腐蚀剂,致使领导干部腐化堕落,政府公信力严重受损。群众把这些现象称之为“节日腐败”。 

  节日之所以成为腐败的“节点”,最大的“肇事者”就是公款私用、滥用。俗话说,“崽卖爷田心不疼”,一些单位、个人用公家的钱送人情自然是出手大方,天价烟、酒、月饼、螃蟹等皆是“应运而生”。重大节日期间,是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检验。中央多次发出禁令,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严格落实中央“八项规定”精神,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,带头发扬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精神,自党执行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,一律不准用公款相互送礼、相互宴请等拜年活动,不准收受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礼品、礼金、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,坚决刹住节日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。但是,少数领导干部未认识到公款送礼歪风的危害性,往往将其视为“出于公心”、“工作需要”,有的甚至将善于搞“公款送礼”者视为能人而加以重用。这样,送者明目张胆,受者心安理得,公款送礼导致歪风不止。 

  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,没有做到廉洁从政,从我做起,从具体事情做起,为全社会作出表率。个别干部平日对自己要求不严,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贪心滋生,易被“人情往来”的糖衣炮弹所打中,成为贿略行为的俘虏。而有的干部一旦在“节日腐败”中打开贪欲之门,往往由小贪变大贪,由节日受贿变平日受贿,最终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。一些单位财政性资金监管不严,单位财务制度存在缺陷,一些单位预算外和其他体制外资金以“小金库”等形式大量存在。这些资金的存在,一方面导致了国家税金的流失,另一方面为公款送礼、私分滥发、行贿受贿等违法开支提供了资金条件。一些实权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,不给钱不办事,给了钱乱办事,逼迫着申请专项拨款或跑项目的地方或单位公款送礼,有的地方甚至专门设立了“跑项目费”。 

  因此,必须从制度入手,斩断私用、滥用公款的“黑手”。一是要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来遏制公共资源浪费、公共资源腐败,通过更透明、更详细的预算决算制度,实现“三公”消费公开化、精细化,管住乱花钱的手;二是要通过健全权力的分解、制衡机制,避免领导干部尤其是“一把手”权力过于集中,规范职务消费,使公款流向更加合理,管住乱签字的手;三是要完善社会监督、举报机制,加大对违纪官员的查处力度,铲除“节日腐败”滋生的社会土壤。公款一旦无法私用、滥用,公款送礼就失了“源”;没有了利益输送,公款送礼就没了“根”。没有了公款的暗流涌动,节日送礼才能回归理性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打破“礼与礼”的困扰,更为正常、健康的发展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公款送礼的危害,从我做起,从具体事情做起,廉洁自律,身体力行,不用公款送礼,不收受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,为全社会作出表率,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廉洁意识。 

  (纪检监察审计室宣,摘编自《微腐败警示录》)